家长请千万告诉孩子,
马路上不是游乐场所,
一个疏忽,意外就可能降临!
因此遭了罪…
梨视频
近日,九江街头,
2岁大的幼童突然从路边蹿出,
而此时一辆小车正在右拐缓慢行驶。
由于事发突然,
司机避让不及,幼童被车轮碾压…
监控让人揪心!
幼童没有生命危险,仅皮外轻微擦伤。
九江市柴桑区交警大队认定
根据监控,当时汽车右拐正常行驶,孩子突然跑向车头,司机反应不及就从身上轧了过去,所幸没有生命危险。初步判断,孩子方责任很大,家长看护不力。
让我们心痛的同时也让我们反思
案例一:8岁女童蹲下的瞬间,小车突然冲过!
如何才能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
莫等悲剧发生了才后悔莫及!
别让孩子自己过马路
有数据表明,我国每年有近1.6万名儿童在城市道路步行中遭遇道路交通伤害,占了所有伤害的四成以上。在未成年人交通事故致死案件中,5-9岁的孩子比例最高。这是因为他们的视觉感官未完善发育,不能准确估算出汽车的时速和距离。
带领孩子过马路时,各位家长切莫松开孩子的手,并做到以下两点:
为孩子做好榜样,不要闯红灯,通过斑马线、人行天桥等通道过街;
通过斑马线过街时,也不要松开孩子的手。小孩天生好动,对车速和车距的判断能力又较弱,所以,家长一定要牵着孩子过街,注意观察路况,防止发生意外。
别在路边玩耍嬉戏
由于孩子的个头矮小,且在路边玩耍时呈下蹲,俯卧状态;汽车在侧方停车或倒车时,后视镜及倒车雷达经常会“视而不见”,从而酿成悲剧。
父母应让孩子明白,无论游戏多么有趣,都不可到上路玩耍。
家长应提前了解社区及周边道路情况,看看路上是否有足够的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和执勤交警。
PS:若周边交通状况复杂,应尽量避免孩子独自上路玩耍。孩子可穿上鲜艳的衣服或在衣服、书包上挂上反光物件,让司机方便看到,及时减速避让。
注意车辆盲区
不要让孩子独自在楼下小区玩耍,孩子很容易走到车辆附近、小区出入口,以及有车辆行驶的小区内道路上。
现在大多数的小区,自家楼下就是停车区。由于孩子身形小,相比于成年人,孩子所处的“盲区”范围更广;
此外,除了要注意汽车的盲区外,小区的绿化带、路旁的垃圾桶、停靠的车辆等等,都有可能成为障碍物,阻挡司机的视线,这时孩子一旦突然冲出,出车祸的可能性更高。
不得擅自使用非机动车
一些学生家中有电动车、自行车、摩托车,假期应避免在无家长监督的情况下私自骑行这些车辆;遇到碰撞时,上述种类车辆上驾乘人员的受伤程度往往比其他机动车辆大。所以,骑车时要注意控制车速,并在专属车道上骑行,切勿在车流间穿行。
家长必须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多对孩子进行安全出行教育。并每周对孩子的车辆进行检查,如车铃、刹车、轮胎的使用状况,及时排除车辆故障。从而增强儿童骑行的安全性。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年满12周岁的儿童才可骑自行车上路。年满16岁的青少年才能骑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车上路,且时速控制在20km/h以内。
自行车、电动车限载一名12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搭载学龄前儿童,应使用安全座椅;12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骑车不得载人。若骑车载人,后轮最好装备防护设施,防止孩子的双脚无意中伸入轮子中而受伤。
PS:杜绝出现青少年骑自行车时横穿马路、在路上追逐、带人“兜风”、单手骑车、边听歌边骑车等危险行为。
别抱孩子坐副驾
实验证明,汽车时速在50公里时发生碰撞,惯性作用下将产生30倍的重力加速度,对只有10公斤的幼儿,冲击力接近300公斤。这种情况下,家长难以用臂力抱住孩子。若抱住了,家长自身也会因惯性向前俯冲,对怀中的孩子造成伤害。
因此儿童乘车应使用安全座椅,并坐在后排
12岁以下的儿童必须使用安全座椅;
年满12岁才可使用成人安全带,并可坐在副驾驶座上;
如果单独开车带孩子,最好使用专业的儿童安全座椅,将儿童座椅固定在车后排,然后给孩子系好座椅上的安全带。
不得将身子探出车外
家长驾车载孩子外出游玩时,调皮的孩子会有一些出其不意的小动作,例如站在车内将头部伸向车顶天窗外看风景,却不知这样不但存在很大安全风险,还属于违法行为。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77条规定,机动车行驶中,乘坐机动车不得将身体任何部分伸出车外。
驾车时应让幼儿坐在后座并使用安全座椅,最好一人开车,另一人陪同孩子坐在后排,以便随时照应。
不得在路上追赶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