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新浪汽车“未来新声场”活动在北京798仁艺术中心举行。本次活动分“未来汽车的中国机会”和“产业政策升级下的汽车强国路”两个议题,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CEO安格、沃尔沃汽车集团研发业务高级副总裁彼得默滕斯 (PETER MERTENS)、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出席活动演讲,并与现场观众近距离互动。
柯达破产 汽车业的前车之鉴?
新浪汽车主编苏雨农在活动致辞时说,过去几年里,创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围绕汽车行业展开,从电动汽车到无人驾驶,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些新的技术为普通大众所知晓。在创新浪潮中也出现了特斯拉、Google这样耳熟能详的面孔,外来者对汽车厂家正形成挑战和冲击。
“全世界在驾乘性方面不断地在改变,你们会看到不同的个人驾乘的世界,我们还不能确保它到底走向哪里,但确实在改变。”安格说。
作为一家即将迎来100周年几年的老牌企业,宝马对汽车行业可能面临的巨大变革有清醒的认识。“柯达曾领导胶卷产业很多年,但它没看到世界在快速改变。没有人没有公司能独立于时代,不好好做就会破产。”安格说。
为了应对环境压力和能源压力,宝马在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方面做了大量技术储备。今年,宝马i3纯电动汽车、i8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将正式上市销售,为消费者提供触手可及的清洁动力汽车选择。预计9月,这两款车型将在中国推向市场。
有现场媒体问安格:i8和特斯拉相比,有哪些地方超过它?安格对:特斯拉取得了成功,它有很好的名声,这对产业来说是好消息。他指出,相对特斯拉而言,宝马将数十年积累的造车经验放到这种i8的开发中,碳纤维、宝马独有车身结构的应用,让它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进展更快。
在安格看来,特斯拉和宝马面临的一个共同挑战是缺乏足够的充电基础设施。不久前,宝马与上海世博会场馆牵手,启用50个电动车充电桩,正是为引入电动汽车做准备。未来要推动电动汽车的进一步推广,汽车企业还要在这方面多做功课。
在目前的电池条件下,宝马认为,与纯电驱动、氢燃料等相比,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更加适合现实环境。“零排放,当然原则上来讲是极好的,但这个东西仍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如果要保护当前环境,一步步来,PHEV是很不错的选择,它可以保证你走得远。”安格说。
自动驾驶与零伤亡的未来
除了更清洁,汽车技术发展的另外的两个重要方向是更安全、更智能。“我们最关心的是事故当中的伤亡率,希望达到零伤亡的目标。” 默滕斯说。
自动驾驶有望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统计表明,90%的交通事故因“人为”因素造成,自动驾驶有望从源头上杜绝这种情况。同时,在优化车流、降低排放、改变现有驾驶行为、辅助弱势群体出行等方面,自动驾驶都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默滕斯预计,15年之后,完全的自动驾驶有望实现。届时,即使是城市里的驾驶员,也将彻底解放双手。但他认为,在短期内完全依赖车辆自动行驶还不太现实。
Google不久前发布了自动驾驶量产原型车,这辆车彻底抛弃了方向盘和油门。默滕斯说:“我绝对不会买这么一辆车,我介入它是不可能的。我自己要做出决策,毕竟我需要驾驶,当城市交通很忙的时候,一会儿走一会儿停,我希望自动驾驶系统能支持我,让我不用担心安全性的问题。这是沃尔沃现在要做的。”
在瑞典,沃尔沃去年年底启动的全球首个大规模自动驾驶公众路试项目“Drive Me”正在顺利运行。在的大力支持下,沃尔沃将在2017年之前总计投入100辆车在瑞典正常道路条件下测试无人驾驶。它未来将征选普通市民参与在瑞典哥德堡市内及周边的公共道路上进行的无封闭自动驾驶测试,探索自动驾驶走入寻常生活的可能。在瑞典之后,沃尔沃的下一个试验场所很可能在中国。
“自动驾驶已经要开始了,我们现在在旅程上了,我们每年都有很多进步,每天都有进步。我们已经有很多支持系统,来帮助阻止事故的发生,”在默滕斯看来,自动驾驶的未来已不可阻挡。
产业政策升级:能否给潘磕嫦机会?
本次“未来新声场”活动的另外一个议题是汽车产业政策升级下的强国之路。针对这一话题,李万里表示,经过多年积累,中国已具备成为汽车强国的诸多必要条件,但要真正建成汽车强国,还需从产业政策方面进行引导,在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同时,更要大幅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李万里认为,目前汽车业的管理方式已经不适用于更加开放的市场条件,不适宜建设汽车强国目标的要求。针对汽车项目的审批管理,他提出3条意见:减少项目审批管理部门、减少核准和备案管理内容、规范行政审批行为。